集萃印花网 CCEDPW.COM 版权所有
E-mail:YONG_JIA@126.com
Copyright©2003- ccedp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户服务
近日,湖北省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纺织工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
根据规划,到2027年,湖北省纺织工业产业规模要达到3000亿元;培育千亿级江汉平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1个,千亿级纺织服装电商基地1个,国家级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群3个。
不过,对比2023年,3000亿规模目标明显下调了很多。
2023年,湖北印发《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规上纺织服装企业营业收入达5000亿元。甚至在今年上半年,一些大型活动上,湖北对外强调的纺织产业目标规模仍是5000亿。
然而,短短几个月后就一改口风,目标几乎砍半,发生了什么?
安徽:从2000亿下调至1200亿
无独有偶,安徽近期也对纺织产业的规模预期进行了大幅下调。
2025年8月,安徽出台《安徽省纺织工业优化升级实施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7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左右,年均增幅4%左右,培育中国消费名品3-5个,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而在2022年,《安徽省“十四五”纺织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纺织主营收入力争突破2000亿元,力争形成1-2家百亿龙头企业。
3年时间,安徽纺织产业的目标,从2000亿,下调到1200亿。尽管统计范围有变化(从所有纺织企业,变成了规上纺织企业),看似不易分辨,但是近年的营收数据则透露了目标底线。
2020年:规上纺织企业 1521 户,营业收入 1408.1 亿元。
2022年:规上纺织企业1446户,营业收入1231亿元。
2024年:全省纺织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074.5亿元,重返千亿大关。
2020年至2024年,安徽纺织产业营业收入从1408.1亿下降到1074.5亿。营收的下滑导致目标跟随下调。因此,安徽新近调整目标为1200亿合情合理。
纺织产业预期下调背后
收入下滑、产能闲置、反内卷政策
湖北、安徽大幅下调纺织产业规模目标,为什么?最主要的原因,就藏在纺织产业自身经营数据中,另外还受产能闲置、反内卷政策影响。
1.目标不及预期— 全省纺织产业收入大幅下滑
湖北在2023年提出,2025年全省规上纺织企业收入达5000亿。但现在已经到了2025年,实际情况是,连5000亿的一半都没有实现。
2024年:
全省规上纺织企业1770家,实现营业收入1901.4亿元。
2025年1-7月:
全省纺织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84.9亿元,利润45.5亿元。
目标和现实,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偏差?
这大概和2022年业绩飙升有。2022年,湖北省纺织服装产业规上企业1651家,实现营业收入3358.6亿元,居全国第5位。但是,这其中有疫情期间口罩、防尘服等湖北优势产业爆单的特殊因素。
显然,湖北在制订2025年纺织产业目标时,没有预料到这一偶然因素的不可持续性,没有将这一特殊因素剔除在外。这就导致疫情过后,纺织产业实际业绩与目标存在非常大的偏差。而现在,则是将这一目标进行纠正。
2.产能闲置与过剩—产业园大量闲置
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湖北规上纺织企业增加了119多家,但总体营收却下滑了45%,这说明存在大量产能闲置的情况。
根据仲量联行发布的《2025年中国产业园区市场白皮书》显示,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全国重点城市产业园区平均空置率已攀升至28.7%,其中,部分二三线城市的新区园区情况尤为严峻。而另一则数据则显示,目前全国产业园区总量突破8万家,低效闲置率高达35%。
这其中,肯定也存在大量的纺织产业园。在行情较好时的大量投资,在行情疲软时,产能过剩就显露无疑。在这种状态下,再扩大目标预期已是徒然。
3.响应反内卷政策—杜绝无序扩张和重复建设
湖北、安徽下调纺织产业规模目标,既是对纺织产能过剩及内卷市场的敬畏,也是对国家 “反内卷” 政策导向的主动回应。
从2024 年 7 月起,国家指出要防止 “内卷式” 恶性竞争,2025 年明确提出要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过去几年的大规模纺织投资,许多并没有带来营收的增长,而是造成了更多的产能闲置,这与目前的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明显相悖。因此,下调目标预期,清理低效产能、优化要素配置是必然之举。
近年,中西部各省都在积极承接东部沿海纺织产业转移资源。但是,中部省份的典型代表湖北、安徽纺织产业下滑明显的同时,东部沿海省份纺织产业却相对稳定。
拿浙江来说,2022年,浙江省纺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8580家,实现营业收入1.1万亿元。到了2024年,浙江省纺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25.1亿元,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
拿江阴来说,2024年,江阴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649家,实现营业收入1886.4亿元。沿海一个纺织强县,其纺织产业规模和内地一个省不相上下。
因此,尽管纺织产业转移喊了很多年,东部沿海省份仍然呈现着“强者更强”的格局。相反,内地纺织产业表现并不稳定,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内陆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仍需跨越 “规模冲动” 到 “质量深耕” 的关键门槛。对此,湖北、安徽等内陆省份,在承接纺织产业资源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