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的脚步,和很多以出口为基础的行业一样,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国家纺产业在经历了曾经的辉煌之后,遇到很多瓶颈。
一方面,就宏观经济环境来说,一是出现了近10年来几乎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全球能源持续供应紧张的局面,伴随而来的就是家纺制造企业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持续上升;二是人民币升值造成外贸的增长压力,对于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家纺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而政府也一直在提但是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淘汰落后生产力等等。
政策的调整带来的利好,对于缓解国内家纺业面临的困境可谓是杯水车薪。企业关键还是得苦练内功,积极变革与转型。作为单个的企业,是没有办法改变大环境的,最现实和急迫地就是内部提升和转型。这符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也符合内部做强的竞争要求。正如马云所言,在这种冬天的时候,不妨多抓管理,反正这段时间业务什么的都不忙,不如把时间多用在管理上用在文化上,用在商业模式创新上。
在一些集中的产业集群,发展初期,受到家族企业和经营模式简单复制的影响,该地家纺企业的发家之道都是来自于当时具有高额利润的外贸订单,无论是家纺产品技术还是在营销的品牌和渠道上,它们完全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力。现在不仅“外销”的环境优势不复存在,更重要的是成长于“温床”之上的乾潭镇中小家纺企业根本没有意识到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与品牌营销的重要性。
而今年对于家纺行业来说,又显得犹为特殊,CPI高企,上游原材料棉花的价格大幅上涨。有的家纺企业转战其它相关产业。由于家纺产业行业集中度极低的散点竞争态势,产业的进出壁垒很低。有的企业向家纺上游的资源市场渗透,投资于布料的白坯漂染或者投资于漂染企业所需的煤炭等能源供应。这种转变业务的“突击”策略存在巨大的风险性。
但同时,在新进入的产业市场内同样存在激烈的竞争,新进入的家纺企业在资源利用和市场战略方面并无优势;另一方面,更可怕的是,若企业依然停留在原先家纺行业的经营思路和管理水平上,那么企业困境的解决也将是暂时的,很难说这种企业会摆脱曾经在家纺业的命运。
而有的则转向纺织业的下游服装环节,在吸取在家纺产业教训的基础上,力争转向品牌运营,试图把服装研发和品牌营销作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生产制造则是外包的;另一部分家纺企业依然坚守阵地,他们认为自己拥有在家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入、人力资源等的先机优势,在目前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的国内家纺市场中,通过产品创新和品牌营销在混乱中杀出一条“血路”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发展机会。
来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