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工业设计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1美元工业设计的投入,可以带来2500美元的效益,这个数据被工业设计界广泛认同,因而设计业被世界各国企业视为提升产品价值的重要手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廉价的生产要素,譬如劳动力。“中国制造”几乎成了贴牌生产和千篇一律的代名词。而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改变我国仍处于价值链低端生产的现状,打造世界级的中国品牌,重塑“中国制造”的新形象,设计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设计应传承民族文化
中国的艺术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但怎样把中国艺术展现给世人,让世界都了解、认识中国,让中国艺术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现状,更是每一个设计人员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在家纺行业,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我国家纺设计力量不断加强,相比以往,“中国制造”家纺产品的原创设计含金量越来越重,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看到它在世界领域里发展之缓慢。虽然我国是生产大国,但还是以为国外做加工为主,中国的知名品牌并不多,在世界上知名的中国家纺产品更是很少,中国的家纺企业在产品的原创设计上缺乏创新,抄袭之风盛行,所以才造成了中国家纺业发展竞争是如此的激烈,而走上世界的脚步是如此的缓慢。
当前在中国的家纺设计领域,人们一味地崇拜国外的设计图案,一个国外的图案在中国有可能被多家公司生产在不同的面料上,大量引入西方的东西,对于欧美的流行风尚紧跟不放,而将本民族文化仅仅作为一种装点和调料。殊不知,欧美的文化之所以赢得尊重,首先在于自尊自强。他们的文化在积累中丰富,在传承中发扬。同属东方国家,日本的设计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加强烈地保留着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虽然崇尚欧美文化,但他们始终只是一种表面姿态,骨子里仍然保留着日本民族特有的精神,不是简单的模仿,更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人。
如今,中国的家纺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学习所谓的“国际语言”,或是追求某种华丽而空洞的概念,应该首先打破对于欧美文化的迷信和膜拜,中国的家纺设计只有走出模仿、拷贝的困局,形成自己鲜明的设计理念与设计风格,才能给企业带来商机,给整个行业带来活力。
由“形似”转向“神似”
“我们不一定要画上京剧的脸谱,穿上龙袍,才能让人认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在设计中完全可以用非常国际化的元素,虽然符号是国际化的,但是表达的思想是中国的,蕴涵着中国的文化。”香港广告设计大师靳埭强谈到他自己的设计历程时如是说。
这段话很好地说明了国际化和民族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家纺设计的国际化不应该只体现在民族风格的表面形式感上,更应该关注民族文化、民族思想的引入。
传统文化是各民族设计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有根植本土文化的设计,才能创造出绚丽的作品。
人类文化虽千差万别,却也殊途同归。家纺设计师在设计中要抛弃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肤浅理解,即“形”的简单套用和照搬,要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即“神”融入进去。要懂得如何将中国文化中的精髓融入设计中。
$$分页$$
水墨画和书法作为我国的艺术瑰宝,其表现形式已被许多设计师所采用,通过黑、白、灰的巧妙安排而体现出内涵和韵味,至今仍符合高层次、高品位人群的欣赏潮流。
在民间艺术中,我们能够从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上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丰富想象力。这些想象力体现在剪纸、年画、泥塑、木雕、瓷器、编织、刺绣等民间工艺作品的创作中,那些质朴、简练、灵活、夸张的造型和图案,充分显示出民族文化的精、气、神。
中国文化激活家纺设计
近几年,西方时尚产品设计师纷纷从中国文化中吸取灵感,掀起了中国风的流行。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中国的家纺设计师并不缺少文化的积淀,问题在于不能将东方文化与西方时尚进行有机的结合。现代时尚是国际化的,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容易被国际流行趋势吸取和采纳,所以,国际化与民族化之间需要有机地融合。
做为纺织生产、消费、出口大国,我们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获取更多的市场话语权,就必须重视设计、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设计将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助推器。
在设计改变中国的进程中,不能将之单纯理解为对中国市场的开发,而应是对本土文化、本土观念的开发,我们的优势是本土的,但是要注意到本土文化一定要和世界先进文化融合,这样才会对中国市场形成积极的影响。
把中国的时尚元素融入设计中,做出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那时将不是设计改变中国,而是中国改变设计。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