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尽管众多国内知名服装企业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将触角伸向国际市场,但中国服装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总体上还处于初试阶段。
中国服装企业是否真正到了该“走出去”的时候?中国服装企业的国际化之路该怎么走?
当中国成救命稻草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日大批奢侈品品牌业绩下降甚至陷入债务危机。 然而,在欧美经济还处于低迷、徘徊时,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内销市场强劲增长。这引来全球各大奢侈品牌争相在中国展开圈地运动。
“全球人都知道,世界未来的市场在中国。”法国CHANEL公司总裁穆琳·琪凯特在2009年CHANEL新品发布会上表示,公司将会进一步加大在中国开店的步伐。
经济危机的寒风把越来越多的国际服装品牌吹到了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在全球消费市场地位不断上升。
今年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海外馆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总面积较去年增加了15%以上。300多个国际品牌,带着他们的新设计、新眼光、新理念、新战略和与中国伙伴合作的愿望莅临。
这个现象进一步说明,中国市场作为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其市场潜力受到海外品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在加快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一些奢侈品品牌迫于经营压力,正积极向中国的一些投资商,或者是一些经营商投递橄榄枝,希望进行洽谈合作或收购,借此冲破危机。
2010年3月,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受邀到欧洲谈品牌合作。
其中一家是著名的时尚品牌,目前在中国已经有一部分市场。吴志泽提出只进行中国区域的收购,对方说什么也不同意,表示“中国区域不能拆开收购,必须要用一个整体的资产包去收购”;另一品牌是意大利的二线品牌,这个品牌在欧洲做得比较好,但是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同样吴志泽只要求获得中国区的代理权,并且要求购买中国区的商标所有权。对方却表示,“除了中国以外,随便哪个国家都可以卖”。
吴志泽叹言,这说明国际上的知名品牌对中国市场都很看好,即使是已经没落的品牌,对中国市场都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家门口的战争
有机会就会有竞争,2009年,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正在积极制定战略,开拓中国市场。在巩固高端市场的同时,开始向二、三线市场迈进。
未来,在中国,中国服装品牌开始由中低端向高端延伸,而国际品牌则推出二线品牌由高端向中低端渗透。这就直接形成了面对面的竞争。
所以,吴志泽认为,“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品牌与国际品牌全面竞争的十年”。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服装业已经成为全球服装业中的重要一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不管你的企业在地球的哪个角落,你都会面临来自世界的竞争。”杉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郑永刚表示,企业不一定非要走出国门才算国际化。
因此,通盘考虑市场格局后,他采取了既开放合作又自主发展的策略,从不同层次开拓市场,最终以品牌组团占领市场,培育出兼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品牌服装企业。
一直活跃在中国企业界的麦肯锡公司董事合伙人吴亦兵说得更为透彻:“中国国内市场的竞争已是全球化竞争。”
事实上,中国的很多企业都已感受到了这句话里沉甸甸的意味。
走进北京、上海的百货店,很难看到本土高档服装品牌。世界排名前20位的服装品牌公司已全部进入了中国市场,强劲的内需已经成为中国服装产业稳步增长的原动力,国内外服装品牌的竞争已经在中国全面展开。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外企业这种贴身搏击将更为激烈。吴亦兵说,“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越来越踊跃,它们的目标不再是获得高速增长的市场,而是要获得与中国企业平等的资源优势,与国内企业竞争,如在中国建立低成本的制造基地、设立研发中心、建立离岸服务中心等。”
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导致在中国任何企业盈利都十分困难,以后的价格战不再是国内服装品牌的专利,国外品牌将可能和国内品牌在中国市场“血拼”。
中国服装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考虑全球化战略。这不仅是因为一些企业本身就处于全球化竞争的产业,而且参与到全球竞争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增加竞争力。
在吴亦兵看来,激烈竞争的中国市场已成为造就全球赢家的基地,在中国催生了一批强悍的竞争机器。长期的恶劣环境生存考验无疑为中国服装企业走向全球大舞台培养出了很好的抗击打力,即竞争力。
攘外必先安内
对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历程,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从一个管理学者的角度指出,“在国际化路上,要坚守国内市场,攘外必先安内。”
在过去一两年中,中国曾经出海的IT企业开始大踏步回归,例如,在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之后,由于无法扭亏最终只能无奈放弃;在收购了汤姆逊彩电业务之后,TCL同样无法有效整合,彩电业务重心退守中国,而其手机品牌运作重心最近也被转移到国内。
对于靠家庭电脑起家的联想来说,在经历了国际化的阵痛之后,也开始强化“新兴市场和中国市场”这两大重点。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往往被狭隘地界定为必须能够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上发生一种实质关系的话,无论是在这个市场上开设分公司、建立渠道网络,还是通过并购实现“跨国公司”的角色定位。如今随着新兴市场的兴起,人们会逐渐地认知到,“家门口的战争就是全球化的战争,赢取了家门口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赢得了全球化的胜利”。
在中国服装企业越来越向往成为国际化大公司并踏在国际化大道上的大势下,中国服装企业必须始终牢记一点:中国化的就是国际化的,因为中国市场在已经成为新兴市场的同时,正在有着一种引导着全球化市场的趋势。
当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正在成为新全球化的一个“内核”时,中国服装企业没有理由首先不做好中国市场。
“如果要实现国际化竞争中的成功,首先占领本土。如果连家门口都保卫不了,有何能力谈及其它。”虎都集团副总经理吴越表示,虽然公司在全世界的55个国家都进行了注册,但先要在国内市场做强做大,等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和经验后,才考虑去拓展国际市场。
同样,作为我国家电企业的领头羊,国美集团以自己的资金实力完全可以实施国际化战略,但黄光裕并没有急于这样做。
在他看来,国际化最重要的任务不是选择任何国外市场拓展自己的连锁零售,而是做好国内市场。
在外资零售巨头进入中国之前,黄光裕完成了全国布局、建立了规模强大的连锁零售网络,抢占了有限的市场资源,从而构筑牢固的竞争优势,以应对国外大型连锁商业资本的强力挑战。
黄光裕认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国内市场以及消费者进行深入的了解,并结合先进的国际经验来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经营和服务理念。
现在,以国美和苏宁为首的国内家电零售企业也可以“与狼共舞”了,在国内做扎实了会形成对国际巨头的震慑。
所以,看待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一定要分两个层面上看:一个层面,什么是国际化,国际化的战场在哪里?第二个层面,国际化的关键点在哪里?衡量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国际化标志是什么。弄清楚了这些,中国服装企业或许才更清楚地知道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并积极应对。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