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印花网
您的位置:集萃印花网行业资讯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字体: 】      
纺织企业“走出去”:自身强才有话语权
集萃印花网  2010-02-05

【集萃网观察】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行业为全球纺织品市场提供了大量价廉物美的纺织产品,这不仅使得全世界的消费者从中受益,也使各国品牌商、零售商和其他纺织营销渠道从中获得了难以估算的经济收益。

然而,这些都无法掩饰中国纺织行业仍然处于国际纺织供应链低端的事实。我国企业长期停留在来料加工、贴牌生产的环节,而缺乏对国际知名的自主品牌的建设,行业内自主品牌产品的比重很低,以至于中国纺织业无法通过控制出口营销渠道而进入整个供应链的上游。简而言之,就是我国纺织行业在世界纺织市场上没有话语权。

“内战”内行:价格和利润向下竞争

“我们可以比同行更便宜”、“不开发票可以便宜几点给你”、“你在我同行那里欠3个月,我们可以给你欠4个月”……目前,在我国沿海一些纺织服装企业里前面的这些话已经成为了某些业务人员的口头禅。

纵观历史,中国从来就不缺“窝里横”的“人才”,更不缺“窝里斗”的“行家”。同样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内很大一部分纺织服装企业为了求生存,毫无例外的在海外市场打起了价格战。

欧美市场持续性萎缩之后,纺织服装行业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立即将注意力转向了拉美以及非洲等地区。从事睡衣生产快20年的浙江老板李南春,在2008年开始将自己的产品投向了南非市场。由于质量、花色、款式等各方面因素都比当地传统的睡衣高很多档次,他的产品很快就在南非打开了局面。由于是独占鳌头,所以在利润方面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比以前做欧美市场还强一点。然而,好景不长。李南春在南非市场取得的不菲业绩并没有逃过国内同行敏锐的目光。很快,李南春就发现陆续有和自己产品大同小异的睡衣开始在南非市场亮相。

诚然,行业竟然本无可非议。但是李南春却发现,后进来的产品价格几乎就是在以自己的价格为参照前提下降低10%左右。消费者当然会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于是李南春也不得不将自己的价格下调。但是,随着他的下调,竞争对手的价格也顺势下调。一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就这样无声无息的展开了。

实际上,李南春的遭遇只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一个缩影。在几乎所有的领域,“中国制造”都面临同样的问题。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成了世界工厂。长期以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目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产能过剩,这是引发海外市场价格战的根本原因。而生产集中度低、结构雷同、出口商品同质化严重,也是引发价格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行业内,只要发现有一家企业的产品上市之后,取得了很好的利润。马上就会有无数的企业就跟着上同样的项目,然后就为了开拓市场而互相杀价。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不计较后果的杀价造成的不仅仅只是利润上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超低的价格已经影响到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形象。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已经是“低价格”的代名词。

以床上用品为例:质量、款式大体相当的三件套,浙江一家企业生产的产品投放到国际市场的价格仅仅只是一家德国公司产品的一半不到。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两个及其严重的问题。

首先,很可能会引起相关国家反倾销的调查。一些西方国家早就习惯滥用反倾销措施,没有事实尚且千方百计寻找事实,何况我们现在还授人以柄呢?其次,“便宜无好货”、“贪便宜,买老牛”这些在我国耳熟能详的道理,外国人同样也知道。试问,如此低廉的产品又如何能让消费者认同?又如何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话语权”?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该从大局出发,立即停止两败俱伤的海外价格大战。行业内的竞争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但竞争只应该发生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等方面。同时,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最好是能够在政府的协助下,以行业协会等为依托,加强行业自律互律,规范经营行为,将矛头一致对外。

品牌、人才:纺织服装行业的软肋

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是我国包括纺织服装行业在内的所以行业梦寐以求的目标。但是,目前国内仍然有许多企业不注重研发,缺乏核心技术,热衷于模仿,在低端产品市场挤来挤去,其倚仗的“法宝”只有打价格战。

放眼望去,纺织服装行业里能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当当的中国品牌有几个?以服装为例:意大利男装从90年代以后,随着阿玛尼、范思哲、瓦伦蒂诺等大师级品牌的商业在全球展开,意大利服装、尤其是意大利男装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最高品质的象征。意大利的服装企业大多选择最高端的品牌路线。他们重点发挥品牌的创造力和设计品位,争取通过高人一等、引领潮流的设计、创意和时尚元素来保证自己品牌的市场利润。

而回头来看看我国的服装企业,大部分都是在生产廉价的T恤、牛仔裤等等低利润,低附加值的产品。另外还有很多企业仅仅停留在给国外品牌加工的地步,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赚取微乎其微的利润。众所周知,贴牌加工企业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所获得的利润大约只占产品全部市场利润的10%。甚至有少部分无知企业还以稍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在出口,赚的钱就是国家那么一点退税。

诚然,我国的服装企业里面也有一部分千方百计在打造自己的品牌。但是,一般都把品牌的性命悬于销售,销售畅则品牌火,销售不畅则品牌亡。和国外企业相比,我国服装企业的优势很明显,就是拥有自己的服装加工厂。但劣势则更为要命,那就是缺乏自己的研发力量。在设计和创意上拿不出自己特色的产品,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在国外的高端市场上分不到一杯羹。

说到研发力量,自然就牵涉到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培养、储备、使用等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人才的培养,大多数行业内的人才都是纺织服装院校科班出身。但是,目前社会普遍认为纺织行业是夕阳产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不需要技术创新、技术投入,于是纺织行业得不到社会大众认可,纺织服装院校招不到学生。与此同时,纺织服装行业人才缺口却十分严重,仅以企业最急缺的服装设计师为例,目前我国有5万家左右的服装企业,服装设计师缺口高达10万人。这也是部分企业被迫从事低端产品生产的原因之一。

其次,就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人才的使用上面也是问题重重。众所周知,所谓的人才里面也分优劣。有天资聪颖的,也有智力愚钝的。有些企业找到的人才能力有限,自然是难以承担重任。但有的企业找到的人才很快就能独当一面的时候,却恍然发现“挖墙脚”的同行来了。

2008年以来,有部分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倒闭,其原有的人员陆续返乡。

而进入2009年以后,我国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企业缺人的矛盾又日益凸显。纺织服装行业内熟练的一线工人缺口在20%以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甚至连普通文员都成为“稀缺品”。于是乎,过去仅限于挖技术骨干的事情,开始向熟练工人等蔓延。在沿海地区,有的企业甚至还发生过整条流水线人员集体“跳槽”的现象。这种恶劣的行为,严重损耗纺织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提升品质,转变观念,共同发展

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取得话语权、定价权,必然要进行行业整体的产业升级。我们拿我国最有竞争力的真丝绸产品为例:我国生丝、丝绸出口量分别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80%和60%左右,从客观上来说,我国是完全有能力把丝绸的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然而,事实并不如此。我国现在的真丝产品现在基本还处于低端的加工阶段,丝、坯、染色或者印花面料的出口占了大多数。而真正利润最大点的成品丝绸,丝巾、时装、睡衣等出口量相对来说却少得可怜。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真丝绸产品虽然是我们的拳头产品,但因为我们自己不把它当好东西来卖;市场秩序混乱,相互恶性竞争。曾经有一家成都的蜀绣生产企业,走的是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在和外国“二道贩子”的贸易过程中,该企业负责人随即将材料成本和农户的人工费加上10%的利润之后就将价格报了过去。事后还信誓旦旦的说,我不做别人也会做。不知道,这个人考虑过没有欧美国家一个工人的工时费比国内高多少?说白了,他赚的不是利润,是工时费的差价。

总的来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要取得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应该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虽年年增长,但效益并未因此提高。关键在于要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还有,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国内相关企业应重点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提高织造水平和后整理加工水平。这样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对高档产品的需求,也能增强我国服装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再者,强化行业协会或商会的职能。国内企业应学习国外行业协会的经验,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加强质量管理,协调价格政策,保护企业利益,联手促进出口,拓展国际市场。应在动态调整中提高出口增长质量,在培育市场中加快新产品开发,向高水平的质量战、品牌战、技术战和服务战转变。

来源:中国纤检杂志作者:程醉

更多
  
  下一篇:
集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集萃印花网”上传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频视屏等稿件,版权均属于本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注有“集萃印花网”的所有信息。若要转载,务必取得本网站的许可(客户服务),并要注明来源。如若违反上诉声明,本网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的其他文章,都注明了来源。本网转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于要转载此类文章的媒体、网站及个人,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若有擅自篡改来源,均与本网站无关,其转载者自负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也必将依法追究责任。
精彩图集

最新资讯

流行趋势

点击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