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2009年的两届广交会冰火两重天,从春交会企业退摊位,到秋交会寸土寸金,难免让人产生贸易回暖的错觉。即使期待太久宁愿相信它的真实,某些因素仍然残酷地提醒人们,若要真正补上行业增长由出口下滑形成的窟窿,不仅不会如此轻而易举,相反还需要更多壮士断腕的解决方案。 从整体上看,秋交会虽然明显好于春交会,但是与去年同期的秋交会相比却在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副作用已然显现。分析人士表示,秋交会回暖,一方面得益于感恩节、圣诞节等短期季节性订单拉动,如按以往经验美国在这一季节的消费占全年20%;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于国外“补库存”需求集中释放。此外,也不排除海外经销商担心汇率变化造成中国商品涨价,因而产生提前备货的“赌涨需求”。
国外新增需求少、短小订单占主流,待季节性乃至政策性利好逐渐消退,出口回暖的可持续性着实堪忧。出口虽然正从危机之后的低点抬头,但要恢复到一年前的高位尚须时日,可能出现的反复和周折完全在预料之中。9月份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为167.52亿美元,同比、环比均呈现趋暖迹象,但10月份复又下降至146.51亿美元,环比、同比均下降12.5%,其中棉纺织品出口下降幅度高于总体降幅。2009年1~10月,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879亿美元,同比下降10.9%;纺织纱线及织物483.9亿美元,同比下降12.9%。
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纺织服装类产品更是频频召回和通报。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美国对中国纺织服装类产品共发出21起召回,同比增加10.53%;欧盟方面,对华纺织服装类产品的通报警告数量也激增,今年前三季度共收到欧盟通报153起,同比增加6.29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兴起更为纺织服装出口复苏增添了不确定因素。
相比出口依然严峻,进口在内需牵拉下反而宽松许多。9月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总额为354亿元,同比增长19.1%;而10月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总额进一步增加至426亿元,同比增长22.4%;1~10月零售总额为3617亿元,同比增长17.5%。纺织服装内销市场欣欣向荣对上游需求带动作用明显,纺织原料进口数量缓慢上升,原料进口均价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扬。
鉴于进口原料中的一部分是用于再出口的半成品,上下游的因果关系,也令乐观人士看到等候在不远处的出口复苏。10月以后,很多大型服装出口企业的订单明显增加,众多拥有较稳定客户群的企业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三四月份,一些大企业订单率先回暖进而带动二手单企业重整旗鼓。
来源: 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