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印花网
您的位置:集萃印花网行业资讯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字体: 】      
纺织60年:纺织工业的历史沿革和六大成就
集萃印花网  2009-09-24

  【集萃网观察】一、纺织工业的历史沿革及主要变化

  (一)纺织管理体制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启动之时,纺织工业首先从管理体制上发生重大变革。1978年1月1日,根据中央的决定,原轻工业部分为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钱之光同志为纺织工业部部长。

  1993年八届人大决定撤销纺织工业部,建立纺织总会。并按照“制定行业规划,实施以行业政策,进行宏观指导,为企业提供服务”的职能,开展全行业管理工作。

  1998年3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通知,撤销中国纺织总会,设置国家纺织工业局,4月16日正式挂牌。与此同时,纺织行业加快了行业协会的组建工作。1998年9月30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正式挂牌。

  随着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2000年9月国家纺织工业局撤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担当历史重任,发挥行业服务与自律、桥梁与纽带的重要作用。

  (二)重要时期的主要变化

  1.取消棉布限量供应,实施“转轨变型”

  1978年到1984年正值中国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的阶段。纺织工业开始实施“转轨变型”。主要改革计划管理,逐步改变高度集中的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逐步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而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到1984年只保留化纤、化纤聚合体、纺织机械中的部分设备等3种为指令性计划产品;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打破地区界线、行业界线,提高工业的组织程度,探索纺织品出口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基本建设管理体制。1979、1980、1981这三年,纺织工业生产大幅提高,生产平均年递增速度达到18%以上。1982年全国棉布产量达到153亿米。

  由于纺织产量的迅速增长,改变了市场的供应形势。1983年12月,国家决定停止实行29年的棉布限量供应办法,实现了敞开供应。这标志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转折,也是发展中历史性的里程碑。

  2.纺织工业发展继续加快,实现纺织大国

  1984年到1992年,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经济的商品经济,而纺织工业的发展也继续加快。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开发服装、装饰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等;以扩大出口为突破口,初步实现外向型发展的战略转移,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改进技术结构及提高纺织机械制造水平为主要目的,跨入举世公认的纺织大国行列。1990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138亿美元,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7.48%,位居第四位。其中服装出口额占世界服装出口数的6%。

  在这一时期,纺织乡镇企业在规模、能力方面有较大进步。1989年乡镇纺织企业的产值已达到698亿元,占当年纺织工业总产值的32%。同时,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到1990年纺织企业承包面已达到90%以上。

  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对限额以上项目进行审批的办法;对棉花,1988年由商业部门统一收购;对蚕茧收购和出口,1985年5月由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统一经营管理。

 3.压锭解困,纺织工业进入产业调整

  1992年到2000年,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纺织工业发展较快,产业进入调整的时期。在总规模、总产量、总出口等方面都已居世界各国的前列。1997年化纤产量460.9万吨,超过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一位;棉纱产量561.8万吨;棉布产量248亿米;服装生产80亿件。1995年,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为80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4.6公斤。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到45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25%。

  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三资企业三分天下的格局。1996年共组建集团100多个,资产重组规模近390亿元。纺织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1983~1990年年均增长率为11%。

  1991~1997年,纺织企业共提供利税1821亿元,平均每年260亿元。1991年底全国共有4192万棉纺锭,按当时生产需要计算,大约多余1000万锭,生产能力利用率不到80%。总量过剩造成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出现全行业亏损。纺织进入实行全行业改革、改组和改造的新时期,重点解决总量过剩和结构中的矛盾。1992年纺织企业淘汰100万棉纺锭,以后又实施国家贷款压锭改造专项压缩500万锭,采取压贷挂钩,进行技术改造的政策。由于纺织低层次的重复建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到1996年,国有纺织企业亏损89亿元,纺织成为全国工业中最困难的行业,1997年中央确定把纺织行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解困的突破口,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1998年突破口工作首战告捷,完成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512万锭,分流安置职工66万人,比1997年减亏26亿元。到1999年国有纺织企业实现了整体扭亏为盈,纺织行业逐步走出困境,进入了产业升级的新阶段。在国内市场,城市居民衣着消费基本上由“做衣穿”改变为“买衣穿”。

  4.转变发展方式,纺织大国向强国迈进

  进入21世纪,正值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纺织工业也在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发展的进程。从制定规划,组织科技攻关、科研成果产业化、促进产品开发、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到提高品牌竞争力,建设先进品牌文化,落实行业名牌战略,构建公共服务、科技普及体系,从而推动提高纺织工业的创新能力。

  纺织工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通过科技创新和提高自主品牌,来提高纺织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纺织行业加强技术进步和品牌建设,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技术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新型纤维、新型材料不断涌现;加工技术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提高;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绿色循环等水平提高;印染业和面料业创造力提升;以46家产品研发基地企业为示范,加强供应链的集成开发,加大行业质量检测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已建成13个检测中心,60多个企业实验室;坚持推广企业QC小组工作,提倡全面质量管理;向全行业推荐四个示范作用的企业和35项先进技术;促进本土品牌国际化。加强对本国市场控制力,整合跨国资源配置,发展品牌跨国公司。

  行业在推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中,促进建设企业、产业集群、专业市场、批发商、零售商、海外跨国采购之间的供应链体系;加强人才培训,构建信息平台和发展集成创新,为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开展各种专题研究,开拓国内外市场,开展行业外交,加强产业安全预警,加强行业自律,知识产权保护,社会责任及维护国内外市场秩序等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二、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工业发展的成就

  (一)纺织生产保持稳定增长,行业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我国纺织生产力大发展,纺织纤维生产从天然纤维为主到化纤逐步超出,说明我国纺织生产水平有重大提高。1978年,我国棉花产量为204万吨,2007年为670万吨;1978年化纤产量为28.5万吨,2007年达到2389万吨;2007年,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1023.47亿元以上;全国纺织行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033.69亿元;纤维加工总量3530万吨,比1978年276万吨增长1179%;纱产量2014万吨,比1978年的238.2万吨,增长737.8%;化学纤维产量2457万吨,比1978年的28.46万吨,增长8533%;布产量485.77亿米,比1978年的110.3亿米,增长340%;服装产量已达201.59亿件。我国化纤、纱、布、呢绒、丝织品、服装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纤维加工量占全球比重已提高到2007年的50%左右,继续保持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的地位。

  纺织不仅是数量的增长,同时行业运行的质量也稳步提高。2007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达到2215.79亿元、1314.55亿元;全行业总资产22260.32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由1978年的1.63万元/人提高到7.44万元/人,显示出纺织工业市场竞争力在不断提高。

  (二)纺织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和装备水平快速提升

  纺织行业不只是制造,创新是行业进步的关键。纺织行业完成了以2010年前为重点阶段的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发展纲要,确定28项重点技术攻关目标和10项成套技术装备的创新目标,并已取得重大成果。2007年行业评审的科研成果中,其中143项获行业奖励;9项获香港桑麻基金科学技术奖;2项获国家科技大会颁发的国家发明二等奖及4项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十大成套设备有8种重点装备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重大装备研制目录,列入国家重点支持项目。纲要中14种新型纤维都有可喜的小试、中试或产业化突破。棉纺织、丝绸、麻纺织、面料、服装、新型工艺技术以及环保浆料、新型染整工艺、高新技术加工工艺、生物技术、数码技术、纳米技术、微光机电技术、光化学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ERP企业资源管理技术以及一大批高等院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些大分子组装、改性高功能生物质纤维、智能纺织品、蚕丝基因工程等应用基础研究也已行动起来。

  纺机业自主创新,更为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纺织工业开展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国产纺机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份额都有明显提升。纺机行业装备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为纺织工艺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自主创新技术的应用大幅降低了投资成本。棉纺设备中先进细纱机实现国产化,国产清梳联成套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5%以上;数码印花及制网等一批新技术装备已进入产业化批量生产阶段;印染后整理水平显著提高,国产印染面料质量明显改善。纺织面料出口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07年出口服装面料自给率已提高到70%以上。

  (三)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0年来,纺织工业由传统粗放经营向质量效益型经营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一大批以新产品、新纤维、新技术,新装备为主的新型企业迅速崛起。纺织原料结构进一步调整,化学纤维得到快速发展。化纤在纺织原料中的比重已经达到65%,有效地缓解纺织原料紧张状况。纺织不仅是数量的增长,品种结构也有大发展,衣着用、家用、产业用三大主力产品“自力更生”程度迅猛提升。除了衣着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随着“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而发展起来,家用纺织品行业成为新的增长点。产业用纺织品也在建材、交通、医药等各领域获得广泛运用。

  资产多元化取得明显成效。纺织作为竞争性行业,非国有经济得到快速增长。1978年,我国纺织业国有资本所占的比例达80%。之后,这一比例逐年缩小,2007年约占4%左右。纺织行业的多元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产业活力不断增强。

  纺织行业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我国纺织工业500万元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际完成投资总额达2552.12亿元。自筹资金比重进一步提高。2007年达到2045.5亿元,占本年投资的76.42%。国内贷款额达272.02亿元,占本年投资的10.16%;利用外资额达258.02亿元,占本年投资的9.64%。

  (四)出口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1978年,纺织还是以满足内需为主,出口占总产量的3.7%,约24亿美元。1994年服装出口列世界第一;1995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双列世界第一,中国真正成为出口大国。2007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1756.16亿美元,与1978年同期比较增长7217%。其中纺织品出口605.43亿美元,服装出口1150.74亿美元。从出口产品结构看,纺织品出口比重已上升到35%左右,2007年为34.47%,产业链整体竞争能力提升较快。出口服装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明显提高,中高档服装产品占40~50%;从贸易方式看,纺织品服装出口由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型。2007年一般贸易比重已提高到72.41%,其中纺织品一般贸易比重达72.75%,服装一般贸易达72.23%,加工贸易仅占21.23%。显示我国纺织行业产业链自我配套能力在不断增强。

  近年来,尽管遭遇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原油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纺织出口仍保持良好的态势。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增加附加值,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从2002年到2006年,保持了年均23.6%的高增速。2007年,纺织工业从比较优势的集中释放高峰中已逐渐缓和下来,纺织品服装出口仍保持20%左右的较高增长水平。

  (五)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由于纺织工业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对改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产生积极效果,形成向大企业集中、向沿海地区集中和向产业集群集中的格局。东部地区依然是纺织产业重点发展区域,仅江苏、浙江、广东、上海、山东、福建东部沿海五省一市就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规模以上纺织企业,73%的从业人员,82%的销售产值,88%的出口交货值和超过90%的外商、港澳台资本;在县、镇区域经济中,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具有专业特色的产业集群、专业城镇逐步形成。

  (六)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

  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一是衣着领域发生根本变化。

  1978年,我国人均衣着纤维消费为2.88公斤,是世界人均衣着纤维消费水平的40%;到2006年跃升为人均14公斤,已是世界人均衣着纤维消费水平的127%。从温饱到小康,从限量供应到布票的取消,不仅满足13亿人的衣着需要,而且衣着水平迅速提高。城乡差别、东西部差别也基本解决。二是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纺织工业企业户数由1978年的0.46万户增长到2007年的4.5万户;全行业就业人数从311.21万人增加到1101.38万人,增长254%。三是对国家缓解“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纺织全行业从业人员中70%以上来自农村,每年增加农民实际收入1000亿元以上,较好地发挥了工业反哺农业的作用。2007年全行业使用国产天然纤维约670万吨,直接关系到1亿多农民的生计。产业集群的发展使数以千万计的农民改变产业身份,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四是有效地拉动相关行业发展。(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

更多
  
  下一篇:
集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集萃印花网”上传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频视屏等稿件,版权均属于本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注有“集萃印花网”的所有信息。若要转载,务必取得本网站的许可(客户服务),并要注明来源。如若违反上诉声明,本网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的其他文章,都注明了来源。本网转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于要转载此类文章的媒体、网站及个人,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若有擅自篡改来源,均与本网站无关,其转载者自负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也必将依法追究责任。
精彩图集

最新资讯

流行趋势

点击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