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9月11日讯 日前刚刚落幕的家纺展,令业界见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
一个占馆600平方米的“中国家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首度亮相,这是本届家纺展挖潜家纺资源、提升家纺文化的又一力作。云锦、侗族织锦技艺、苏绣、南通老粗布、沈绣、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苗族蜡染技艺、鲁绣、青海藏羊地毯等深藏民间的文化艺术一一展现,令海内外人士惊艳。
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中国家纺协会副会长杨兆华说:“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遗产受到社会转型的猛烈冲击。许多国家在民族文化上逐渐丧失自主、迷失身份,成为精神世界的‘游荡者’。只有识别分析文化遗产,探寻其文化信息和意义底蕴,才能不断强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才能铸造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支撑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支柱。”这是对家纺大展开辟“家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的深层次解读,也是其目的和宗旨所在。
作为博览会的系列活动之一,“家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成为展现中国家纺历史的精彩篇章。杨兆华表示,家纺行业作为一种创意文化产业,只有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民族元素与国际趋势相融合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才能创造出一种有别于西方、自主创新的家纺时尚潮流。因此,本届家纺展通过知名品牌展示、宣传并与家纺行业相关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同一平台上交流,其目的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品化,以从根本上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问题,并为中国家纺行业产品创新找到文化源头,给家纺行业带来新的设计方向,同时这一举措也增加了展会的文化背景。
杨兆华说:“我们不应该仅仅是把他们保护在博物馆里成为古董,而应该积极通过传承和发展使他们在现代生活中获得新的生命。我们成立了中国家纺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家纺文化艺术中心,其目的也在于:珍爱民族遗产,传承中华文明;创新传统艺术,发展现代经济。”
“家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真能实现商品化,还能很好地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区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留住当地农民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良性循环,能从根本上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杨兆华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中国家纺行业多年来倡导的家纺产品原创问题,找到创新源头。中国5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家纺设计取之不尽的创新源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能给中国设计师带来原创灵感,推动中国家纺设计水平。”
据介绍,参展展品中的云锦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和四川蜀锦),因色彩“典丽”宛若天上云霞而得名,无处不体现“言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独特文化内涵,其繁复的手工织造技艺至今仍无法用机器取代,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室御用品。
来源:服装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