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高达2万亿元的外汇储备,如何才能实现保值增值,而不是望着它不断缩水却无能为力?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不久前表示:“中国将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外汇储备运用与企业‘走出去’结合起来。”这个表态被解读为中国外汇政策的巨大调整,即北京将动用其外汇储备,支持和加快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和收购。
被称为中国最高智库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的讲话更加明确: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许多国家面临资金严重缺乏的局面,形成了对外来资本的急剧需求,这些国家与中国扩大投融资合作意愿增强,放宽了一些领域的投资限制,投资或并购优质资产、先进技术的机会增多。
国家对外投资风向标、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将加速海外投资,但应重点关注资源丰富的发展中经济体。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正在从致力于账面上的“外汇储备”,转向实体投资方向的“外资储备”,中国即将进入海外扩张的“外资储备时代”。作为对外贸易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如何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时代?恐怕是业界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话题。
先来看看目前中国服装业海外并购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投资案例都是品牌合作型。引进国际品牌固然重要,但难免落入为别人打工的低端形象。而且,经过多年的引进,大多数国际品牌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品牌价值已大大缩水。
人才、技术和渠道,也是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但如果没有稳定的海外实体资产做后盾,这样的海外投资也很难有稳定的保障。因此,直接购买外国工厂的实体资产,可以让习惯于“前店后厂式”经营的中国企业吃下定心丸,是让中国巨大的外汇可以变为实体资产的一种具体方法,也是当前我国外汇管理部门积极提倡的海外并购之道。
值得关注的是,已经有少数企业开始了这种行动。最早的案例应该算是2007年雅戈尔集团收购“新马”。去年,浙江华鼎集团先后到意大利,用300万欧元买下一整个毛纺工厂,从设备、技术到人员全部“拿下”。今年以来,倡导“多品牌、国际化”的杉杉集团投资收购澳大利亚矿产,直接参与镍钴矿的开发。还有中银绒业,以资产方式收购英国道森贸易下属非法人实体邓肯纱厂的业务和资产。另外,浙江新杰克缝纫机股份公司在德国成功收购了两家裁床企业奔马和拓卡,这是中国民营缝制设备制造行业中的首次海外收购。
需要提醒的是,相比品牌、技术、渠道等方面的海外并购与合作,实体资产并购存在更大的风险,中国企业不仅需要更多的了解国外相关法律、经济知识,而且还要更多了解中外企业存在的文化差异。尽管,这是一个艰难和复杂的过程,但也是中国企业、中国服装业乃至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地融入国际一体化大潮的必由之路。
来源:服装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