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印花网
您的位置:集萃印花网行业资讯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字体: 】      
南通纺织产业着重发展5大领域
集萃印花网  2009-08-18

【集萃网观察】南通市纺织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是全国著名的纺织之乡。纺织产业作为我市最大的传统支柱产业,产业基础十分雄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精良的生产设备,很多产品的加工工艺处于全国先进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我市纺织产业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产业分工和国际合作进入了较高层次,全市纺织产业已跨入新的发展阶段。为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构筑新格局、再上新台阶,引导我市纺织产业优化升级,形成“两千亿级”产业规模,着力推进“五大板块”转型工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一)行业概况。

2008年,全市纺织服装行业共有规模企业2248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5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26.57%。完成出口交货值和占全市比重均位居全市各行业首位。全行业年末从业人数28.7万人,占全市工业职工总数四成以上,为全市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民生”产业。

1.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南通既是全国的纺织大市,也是全国的服装大市,棉纺织和服装是南通纺织产业的两大比较优势。2008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占全省比重17.6%,占全国比重为4.06%。其中,2008年,南通纺织业、服装业占全省比重分别为20.3%、18.9%,均为全省第二位,纺织大市和服装大市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2.出口总额逐年提高。近年来,我市纺织产业出口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07年,完成出口交货值403.4亿元;2008年稍有下降,完成出口交货值398.3亿元,占全市比重33.91%,行业外向度30.3%。其中,服装业外向度高达57.5%,已成为我市外贸依存度最高的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纺织出口产品结构已由粗加工产品向服装等终端产品逐步转变,终端市场从以亚洲为主积极向欧、美拓展,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外贸市场格局。

3.结构调整逐步见效。我市纺织企业单体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在全市规模企业中,总量超10亿元的纺织企业(集团)有6家,全市纺织产业前十强企业实现现价产值177.1亿元,同比增长10.93%,行业集中度达15.05%。实现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全行业利润总额比重为17%。

4.品牌建设成效明显。近年,全市纺织行业的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突破,至2008年,江苏鑫缘茧丝绸集团等4家企业7个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江苏凯盛家纺等3家企业3个产品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江苏大生集团等22家企业的产品获得了国家免检称号。

(二)存在问题。

1.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全市纺织行业基本以外贸贴牌加工为主,自主品牌偏少,高端设备占比不高,高附加值产品不多,研发与高级经营型人才匮乏,研究机构的设立基本空白。

2.产业配套能力不强。我市纺织产业加工能力突出,前道纺织品和后道服装、家用纺织品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生产能力较强,而中间的面料印染后整理环节的水平相对薄弱,整个产业链呈现“哑铃”状,产业内部配套能力不强。

3.企业规模总体偏小。2008年,全市纺织企业户均销售规模为6015万元/户,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700万元/户,单体规模偏小。由于纺织产业的进入门槛较低,部分企业技术装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家庭作坊式工厂大量存在。

(三)发展环境。

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国外需求减弱等因素的影响,全市纺织产业经济运行环境日趋严峻,行业发展处于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期。

1.出口需求下降,外销形势严峻。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消费明显下降,加之周边国家大力扶持纺织出口,低端产品定单转移增多,对我市纺织品出口造成较大影响,外销形势严峻。

2.资金严重短缺,融资难度加大。目前,企业“资金缺、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纺织产业被部分商业银行纳入“高风险行业”,贷款非常困难,尽管2008年下半年国家货币政策由紧缩转为适度宽松,但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困难,部分有技术、有市场的企业因被迫附加了“歧视性”条款,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

3.成本刚性上升,面临挑战增多。近年来,我市职工薪酬年均递增在10%以上,加上市区普遍缴纳“五保一金”,导致和周边地区相比,劳动力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不明显。同时,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预期下降的影响下,国内的服装消费依然疲软,国、内外市场环境短期内难以显著改善,企业生产、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4.机遇挑战并存,内部分化明显。面临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我市纺织服装行业内部企业急剧分化,部分中小企业由于产品老化,附加值低,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办法不多,甚至束手无策,被迫退出市场,而江苏联发集团、罗莱公司、海门百花集团等部分企业抢抓机遇,加大新品开发,企业发展平稳,甚至好于以往,预计我市纺织行业今后3-4年内部分化将更趋明显。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品牌服装与高附加值纺织品为龙头,形成专业化分工程度高,社会化配套能力强,区域间产业链相互协调配套,加快推进全市纺织行业优化升级。

(二)主要目标。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纺织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强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培育大企业为抓手,鼓励兼并重组,完善产业链,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科技和品牌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市纺织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用3年左右时间,初步形成创新能力强、产品结构优、市场占有率高、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拥有核心竞争优势和较完整产业链的纺织产业基地。2011年,纺织服装产业销售总量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4%左右,占全市工业总量比重25%,培育形成色织面料、茧丝绸、家用纺织品、服装、棉纺织等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板块集群,纺织产业前十强企业行业集中度在2008年的基础上提高1-2个百分点。至2011年,新增2个中国名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国家免检称号,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力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发中心取得新突破。

三、重点任务

我市纺织产业优化升级要围绕“优、精、大、专、强”的目标,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实施“五大板块”转型工程,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实现由纺织大市向纺织强市的转变。

1.做优色织面料业。积极开发和采用抗皱防缩、防霉、抗静电、阻燃、仿真、多种纤维复合染整等特种印染后整理新技术,提高服装面料的质量和档次。注重软技术的配套引进,提高天然纤维后整理技术、化纤仿真技术、多种纤维复合染整技术、功能性后整理技术水平,提高天然纤维抗皱免烫、纯棉超柔软、舒适性针织物等各类面料的后整理水平。加快实施市区城西印染企业搬迁改造,积极推进观音山-先锋色织生态产业园建设,积极发挥省面料研究中心在通的优势,加强合作,形成有影响力的研发平台,开发高附加值面料替代进口。2011年,规模以上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成为全国色织产品研发先导区,总量占全国比重10%左右。

2.做精茧丝绸业。以高档丝绸制成品为龙头,以面料开发为突破口,提高丝绸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形成高档真丝、仿真两大系列产品。大力发展改性真丝、膨体弹力真丝和新型复合丝,实现含丝原料的系列化和功能化,开发具有抗菌、抗霉、除臭功能的共混纺丝产品、各类绢丝混纺丝和花色丝等。开拓非丝纤维在丝绸产品上的应用,发展棉、毛、化纤与真丝交络、交织、复合、包缠、混纺的新型高档丝绸面料。不断提高和优化桑、蚕品种,稳定桑蚕生产和茧丝市场,推进桑、蚕、丝、绸生产的农、工联合、联动、相互扶持的生产经营方式,建设产业配套完整的市场体系。

加大高档真丝、新型共混纺产品开发力度,形成栽桑养蚕、鲜茧收烘、织绸与服装加工、生物制品开发的一条龙产业化经营模式。2011年,规模以上销售收入超过80亿元,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全国领先的发展格局。

3.做大家用纺织品业。进一步提升家用纺织品的设计水平和能力,构建家用纺织品研发平台,开发生产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文化底蕴的高品质配套化家纺产品,打造新文化思维、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集合于一体的具有品牌的拳头产品。

加快三星、川港市场的协调发展,开发品牌化高档产品,形成梯次发展格局,提升家纺产业链,做大家用纺织品业。2011年,规模以上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全部家纺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

4.做专服装时装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品牌经济比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纺织服装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开发与推广中心,采用服装面料自动监测评价系统、自动裁剪机、电脑平缝机、服装虚拟图形系统、电脑控制多种形式的挂传输系统、立体整烫机、产品自动立体仓储系统、产品配送中心等先进服装加工设备和技术,引进和培育中高端设计人才,提高服装设计开发水平,扩大新型高档品牌服装生产比重,加大出口比例,争创国际知名品牌。发挥“中服研发基地”作用,强化创牌平台建设,采用新原料、新技术发展针织服装新产品。

着力加大内销市场拓展,广泛开展创牌活动,放大专业女装特色,开发系列高档产品,扩大配套辅料产销空间。2011年,规模以上销售收入超过470亿元,基本实现由出口加工型向“内外销并举、自主品牌为主型”的产业发展模式转变,总量继续保持全国和全省领先。

5.做强棉纺织业。扩大应用清梳联合机、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发展紧密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和推广粗细联、细络联等先进纺织自动化工艺流程,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高支精梳纱、高档防羽布、高档抗皱免烫面料等系列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开发高档混纺纱、多种纤维混纺面料、交织面料、提花面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合理配置资源,开发各种产业和装饰用面料、功能性整理面料,进一步拓展纺织面料的使用领域。

加快实施棉纺“三无一精”技术改造,加快大生工业园区和冠达纺织市场建设,稳步推动纺织企业退城进郊;用三年左右,“三无一精”的占比高出全国规划目标5个百分点左右,以江苏大生集团、南通永安纺织、江苏华强纺织等一批骨干企业为支撑,推动为本地最终产品做好服务,成为优质原料的供给者。2011年,规模以上销售收入超过700亿元。

四、对策措施

1.强化产业引导,加快推进转型升级。(1)加大对产业发展的优化引导,定期公布全市重点推荐的纺织服装品牌和扶持的企业名单,扩大地产品知名度和本地市场占有率。利用港洽会等有利时机,会同质检、协会等部门筹办中国国际家纺设计大赛等系列宣传推广活动。(2)加强对企业发展的分类指导,依托南通市纺织工业协会、服装商会、家纺商会等专业组织,选择50余家发展快、总量大、社会影响大、贡献突出的重点企业,建立“全市纺织产业升级转型扶持后备库”,会同税务、质检、工商、劳动、金融、海关、商检等部门与企业专题对接,一企一策,加大政策扶持,扶持企业度过当前难关。扶持行业内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兼顾行业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土地、劳动力要素瓶颈问题。(3)加快产业集聚提升。结合南通产业特色,明确板块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加强家纺、色织、丝绸等特色产业集群的整合与规范提升。强势推动三星川港国际家纺市场的协同发展,加快观音山先锋色织板块整合,在保留竞争动力前提下,快速做大特色产业集群规模。

2.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做好自主创新和品牌创建工作,在原有系列扶持政策基础上,加大对纺织产业倾斜。(1)鼓励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改造,加快产业升级,建立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科研成果产业转化,鼓励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合理空间布局规划,积极推动产业整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注重引进技术人才的同时更注重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每年选派一定研发和经营人员外出培训。(2)以市级名牌为基础、省级名牌为支撑,扩大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免检产品,重点突破中国世界名牌。鼓励引进知名品牌,加大实施行业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注重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提升终端消费品营销模式,打响南通“中国家纺之都”等区域产业品牌。(3)加快实施技术和产品标准国际化战略。尽快出台推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TBT)计划,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技术法规和标准的信息平台建设,构建运转高效的WTO/TBT通报评议机制,提升我市产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

3.加强政策扶持,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国家和省、市加大对纺织服装企业的专项财政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1)设立技术改造专项扶持资金,对纺织行业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继续给予财政贴息扶持,鼓励引导企业抓住机遇,引进先进设备,迅速提高生产、管理技术水平。

(2)加大引进技术扶持,充分利用国际纺织产业资本转移和国内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机遇,通过合资、联营、并购的方式,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究的投入。

(3)鼓励企业走出去,引导企业抢抓金融危机资产价格低廉的大好时机,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提升产业层次。

(4)加快建设多层次融资体系。针对纺织服装企业规模偏小的现状,加快建立和健全全市中小企业地方担保体系,简化信贷流程,放宽信贷风险容忍程度,结合纺织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大力创新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和信贷产品,进一步提高对纺织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覆盖率。面对复杂的汇率市场,结合纺织品出口特点,创新企业结算方式,最大限度规避汇率风险。拓展完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现有资本市场建设,加快企业上市培育,形成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规模梯度。

4.加快协会建设,发挥行业自律功能。加强行业经济运行动态跟踪、分析和预警机制作用,全力为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服务。(1)以市场为前提,强势推动行业协会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加大政策倾斜,营造协会发展的宽松环境,实实在在地发挥协会的桥梁沟通和自律约束机制。(2)以自律为基础,加大市场秩序自我维护。牵头组建行业联盟,进行市场价格自我协调,将价格形成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制度化、规范化,通过自我监督促进公平竞争。建立行业雇员诚信机制,形成良好的劳动力雇佣秩序,制止恶意挖人等不当竞争行为。(3)以服务为重点,加快协会成员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协会服务水平,尽快建立全市纺织产业数据库,充分发挥行业调研、规划、统计、信息发布等相关职能,加快国家级和省级纺织品检测中心等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织行业专题讲座与培训,交流地区内外和行业内外的先进经验,帮助企业提升生产和管理效率,引导行业内的广大中小企业快速提升成长。

来源:中国家纺网

更多
  
  下一篇:
集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集萃印花网”上传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频视屏等稿件,版权均属于本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注有“集萃印花网”的所有信息。若要转载,务必取得本网站的许可(客户服务),并要注明来源。如若违反上诉声明,本网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的其他文章,都注明了来源。本网转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于要转载此类文章的媒体、网站及个人,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若有擅自篡改来源,均与本网站无关,其转载者自负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也必将依法追究责任。
精彩图集

最新资讯

流行趋势

点击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