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在中国服装协会的推动下,东南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服装协(商)会主要负责人、知名企业家及行业专家学者,日前齐聚“衣裳之祖”——嫘祖的故里河南荥阳市,就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展开热烈讨论。
中西部承接转移快速推进,就近转移是主流,海外转移异军突起,“反方向转移”引人注目。
经济危机下,东南沿海地区的大量服装企业向内陆地区转移。
但在这轮服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承接转移还面临着挑战。一方面,部分企业开始布局东南亚地区;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自身在产业配套、投资软环境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纺织工业和服装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纺织工业能力的80%集中在沿海地区,出口市场近50%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
内陆省份已成服装企业投资活跃地区
会上公布的一系列数据点燃了处在寒冬中服装企业产业转移的希望:经济危机下,内陆省份已经成为服装企业投资活跃的地区。2008年中西部8省服装产业投资比重较2007年同期提高了5.66个百分点,占全国服装行业总投资的33.73%。江苏、浙江、广东等东南沿海传统服装大省投资下降明显,中西部地区投资步伐快于东南沿海地区。
“如果说前一阶段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探索更多地属于自发、独立的企业行为,那么今天的产业转移更多的是在政府宏观战略布局下,企业积极参与的整体行为。”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分析。
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得到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在当前政策环境条件下能享受许多优惠政策。荥阳市有纺织服装企业184家,总产值达5.8亿元,产品远销至法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中国服装产业协会授予全国首个“中国服装产业转移试点地区”。荥阳市市长袁三军列举的一系列政策赢得了服装企业老总们的阵阵掌声:专门规划出5.36平方公里的中国服装转移产业基地,补助搬迁企业运输费等多项优惠政策,最大力度支持产业转移。
而且比较海外转移等其它转移方式,向中西部转移有多方面的优势。第一,文化环境优势。相同的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对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企业来说,投资风险小。第二,市场优势。中西部巨大的市场需求,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到中西部投资。
今后,中国将会逐步形成沿海接单、内地加工、内外市场兼顾的新型的服装产业运营模式。
海外转移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已开始布局东南亚
“尽管中西部承接转移行动快,效果好,但仍遇到了强劲的对手。”中国服装协会有关人士实事求是分析。
就近转移仍是主流。目前,梯度转移尚未出现大面积的跨行政区发展态势,苏南企业到苏北开发,粤南地区产业慢慢向粤北和东西两翼发展,省内的“内陆”地区成为我国服装产业梯度转移的第一站。
珠三角快速向长三角转移特别明显。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服装产业核心区域。这一作为梯度转移推行过程中过渡形态将在未来几年中保持其发展势头,发挥优势企业进一步积蓄能量的作用。
向海外转移异军突起。各方信息显示,东南亚地区可能成为中国中西部省份所期待的“迎接东南沿海转移”进程中的竞争对手。近年来,我国一部分纺织服装企业把生产基地转到东南亚地区。目前到越南、柬埔寨等地投资建厂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已近千家,到孟加拉国投资的也有百余家。这些东南亚国家对欧美出口能够享受最惠国待遇,同时这些国家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了国外企业相当大的优惠空间。
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国强还提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反方向转移”现象:一些服装企业将自己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公司总部从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甚至是向发达国家转移。促进产业互补建立合理的产业梯度是难点
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德虎说,产业转移工作当中,促进产业互补、建立合理的产业梯度是真正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产业链配套不完整问题突出。以四川为例,很多企业需要的面辅料都从福建、广州等地采购过来,外地采购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与时间成本。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许多都是山区,交通不便,这就使得服装企业的交通运费加大,产品外运成本很高。
用工困难,劳动生产率低。目前内地的工资水平很难吸引在东南沿海地区打工的熟练工人返乡就业,当地招募的工人技术水平不高。目前,西部的纺织服装行业普通技工断层、高级技工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