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4日在全球智库峰会“促进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分论坛上表示,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今年1至6月,中国出口贸易下降21.7%。对比中国海关6月公布的数字,今年1至5月,中国出口4261.4亿美元,同比下降21.8%,中国出口形势并未出现明显好转。尽管金融危机冲击了中国主要出口市场,但是日渐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令出口形势“雪上加霜”。
保护主义升温 中国纺企成主要受害者
“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使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步履维艰,中国是这次危机中贸易保护主义主要受害国。”易小准说。据他介绍,WTO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球40%的反倾销案件、70%的反补贴案件都是针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今年一季度,全球新增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调查案件同比上升了18.8%,其中超过2/3涉及到中国的产品。
“特保”是“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简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6条款,中国产品在出口有关WTO成员国时,如果数量增加幅度过大,以至于对这些成员的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构成“严重损害威胁”时,那么这些WTO成员可单独针对中国产品采取保障措施。“特保”实施的期限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
易小准表示,美国对中国的“特保”政策从冷战时期就有,而在中国加入WTO时,在非常不情愿的情况下给予了其过渡期,美国只有在过渡期之后才会放弃这个权利。
“但是这个条款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即使中国的产品没有倾销和补贴,因为产品太有竞争力,也会被限制进口,这对中国产品不公平,对美国来说也不光彩,因为这是歧视性的条款,也是违背WTO最惠国待遇的条款。”易小准呼吁,要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要坚决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出台,即使WTO允许的措施也要慎用,并不能滥用。
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也指出,从宏观层面来看,英国、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五个贸易大国要通过政治协调、自我约束实现更多的开放,在总量上大国也要基本上保持贸易平衡。
为促进双边贸易平稳,由商务部等部门率领的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第四次启程赴欧,将在意大利、瑞典、芬兰、葡萄牙四国分别举办双边经贸合作论坛暨企业家洽谈活动,签署一系列双向投资、技术合作、先进设备引进以及货物、服务贸易等商务合同和合作意向。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撰文驳斥西方媒体报道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我国的外贸形势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近期,国家相关部门正制定系列措施,包括财政投入、金融政策等扶持纺织业等16大亟待振兴的产业的发展。
政府的大“手笔”让国内外震惊。国内企业欢呼雀跃,国外却愁眉苦脸,他们担心中国也滋生出“特保”政策,并造谣出中国口头反对保护主义,实际却转向保护主义”的说法。遭到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的反驳。
他言道,近期一些西方媒体报道中国将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实行所谓“购买中国货”的政策,认为中国转向保护主义,陈德铭强调,这是一种误解。
“前不久,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依据中国的《政府采购法》,重申了财政性资金的政府采购应优先购买本国纺织产品的原有规定,针对的主要是部分地方在招标采购中歧视本国产品的做法。规定所指的本国产品也包括依法在中国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产品。”
陈德铭表示,事实上中国经济刺激计划中的大量投资是社会投资,许多外国企业正从中国实行积极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受益。例如,不少外资品牌的产品就在“家电下乡”政策中中标入围,享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政策。
陈德铭同时表示,中国目前尚非WTO《政府采购协议》成员,上述规定没有违背国际义务。中国政府也愿意进一步对外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希望有关成员能够本着灵活务实的态度,降低要价,为中国早日加入《政府采购协议》创造条件。
“我要特别指出的是,并不是中国在搞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恰恰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陈德铭强调说,中国不会以贸易保护对抗贸易保护,“我们强烈呼吁,世界各国恪守各国领导人多次作出的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郑重承诺,不要让于事无补的贸易保护主义延缓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