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在国际金融危机下,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意识到: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才能化“危”为“机”。而不久前国家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不仅让纺织企业增加了战胜危机的信心和勇气,更为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这件衣服虽然看起来是一套普通的西装,但它所采用的面料是100%羊绒,每平方米克重只有180克。”山东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指着自己的 西装自豪地说,“这种比蚕丝还薄的新型羊绒面料是用我国自主创新的技术纺出来的。目前,即便是纺织工艺最为先进的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也做不出这样的面料。”
“通过科技创新,我们已经能将羊绒纺到200支以上。这些自主创新技术,不仅大大增加了国际定价权,而且大大节约了成本,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利润。”邱亚夫对科技创新深有感触。
在国际金融危机下,越来越多像山东如意集团这样的纺织企业意识到: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才能化“危”为“机”。而不久前国家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简称《规划》)不仅让纺织企业增加了战胜危机的信心和勇气,更为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快速发展突遭危机
多年来,我国纺织工业一直发展较快,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
记者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获悉,纺织工业为我国创造了2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其中80%的岗位面向农民工,而且每年使用约900万吨国内天然纤 维,涉及1亿名农民的生计。目前我国20%的纺织工业产值源于出口,一般贸易比重达到72%,贸易净出口占全国货物贸易净出口的60%。
然而,有专家指出,纺织工业在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进入转变发展方式最关键的时期,再加上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纺织业的生产、效益、出口都出现严重困难。
今年1-2月份,全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0.27%,增速同比回落16.28个百分点;利润同比降幅达到8.1%,25% 的企业出现亏损;全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4.51亿美元,同比下降14.78%;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仅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数就比2008年5月底减少 69万人。规模以下企业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创新是《规划》的核心
为了振兴纺织工业,帮助众多身陷危机的纺织企业突出重围,国家出台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对中小纺织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
《规划》同时提出,要加强技术改造,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的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
“毫无疑问,《规划》是我国由纺织大国变身纺织强国的重要催化剂。而创新就是催化剂的核心成份。”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认为,虽然我国可 以生产世界上任何种类、任何质量的纺织服装产品,并成为跨国采购商的首选,但是我国纺织业在跨国产业链上获得的市场价值只有15%-20%。究其根源,这 与我国创新文化缺失、创新能力薄弱等存在直接关系。
企业应以科技“御寒”
杜钰洲认为,只有加快科技创新,才能扭转我国纺织业当前的不利局面,争取变被动为主动。
事实上,很多纺织企业已经开始依靠科技抵御市场的“寒冬”。爱慕集团董事长张荣明表示:“只有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和品牌,才能满足不同层面消费者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技术研发,我们与北京服装学院建立了人体工学实验室,积极研发更加适合人体的产品。”
加快科技创新也让企业得到市场的认可。2008年,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品开发贡献奖的企业,其新产品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平均达到 47.85%,新产品平均利润率超过35%。尽管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在纤维材料开发应用,高品质、功能性、生态型高附加 值产品开发,产业链上下游的集成创新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表现尤为出色。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纺织业虽然举步维艰,却有30%的企业销售增长了23%,利润增长了33%,而这30%的企业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 98%。杜钰洲认为,原因就是这些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应尽快把技术创新从30%的企业扩展到全行业,在大量的中小企业中普及先进技 术,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杜钰洲同时指出,除了推动技术创新,纺织业还应从3个方面加快创新步伐。首先,真正把创新落实到队伍建设上,严格遵循“以人比人”的原则;其次 是继续深入推进集成创新,包括产学研、国内外相结合的集成创新是纺织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加快品牌推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 牌,进而达到纺织强国的要求。
结 语
产业调整振兴恰逢其时
王海蕴
今年1月14日-2月27日,40多天内,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继出台,这一举措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绝无仅有,一时间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
如此宏大的手笔究竟能带来什么?能否有效抑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在此时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显见的原因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近期,我们看到,石化产品的价格比不上原材料的价格;船舶行业的订单一年 间减少了98%;轻工行业的中小企业在寒冬中纷纷倒闭……于是,各项救急措施不断出台:家电下乡、有色金属收储、船舶行业的买方信贷政策,还有从4月1日 开始实施的提升3000多种商品的出口退税率,都在应对当前的危机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但救急并不是惟一的目的,正像参与钢铁行业调整振兴规划的人士所透露的那样,规划由“振兴规划”改为“调整振兴规划”,增加的两个字包含着太多的意义,这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不仅是各个产业应对目前金融危机的救急之举,更是着眼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长远规划。
过去的30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举世瞩目,而发展中形成的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度过高等问题却被发展的速度所掩盖。十大产业调整振兴 规划几乎都提到了淘汰落后产能,几乎所有产业内的专家也都说到,即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这些产业也到了一个该调整的时候,只不过危机让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 的矛盾暴露得格外明显。
既然问题已经引起关注,既然到了该调整的时机,既然规划中不仅有救急的手段,更有根治顽症的长期调整,那么,不如抓住时机,借着调整“东风”, 对产业进行一次真正的变革。毕竟,我们的资源会有枯竭的一天,如果那时才想起解决问题,恐怕为时已晚。从这个意义上说,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恰逢其 时,其振兴的不仅是企业和行业,更是整个中国经济的未来。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