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3月18日讯 2009年2月18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副会长许坤元冒着料峭春寒,率领十几位纺织业的顶级专家、院士,会聚山东济宁,为山东如意集团与武汉科技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共同承担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举办技术鉴定暨推广会。杜会长先到车间,仔细察看了在电筒照射下才可发现的细若游丝的纱线,又在展室一一抚摸滑若凝脂的面料,再连夜主持专家论证会。在次日面对全国大型企业的推广会上,他动情地对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及其团队说:“你们用几年时间搞攻关,我们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做完了鉴定,似乎不对等。但这只能说明,你们对传统纺纱理论与技术的突破,是一项激动人心的重大突破。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体现了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对中国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34年搞纺织的“领军人物”邱亚夫来说,还有什么比这种褒扬更珍贵?
1975年,17岁的邱亚夫来到如意,从生产统计做起;19岁当车间主任,39岁任如意集团董事长。如今已知“天命”,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正果初露端倪:不是两度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不是几次荣膺全国、省市劳模,不是如意毛纺股份上市,甚至不是打造出的横跨毛纺、棉纺、化纤、牛仔、针织、服装、兔毛、印染八大产业高地的纺织“王国”,而是眼下的“如意纺”。
七年前,如意集团的攻关项目“嵌入式系统定位纺纱方法”一下子进入邱亚夫的眼帘。邱亚夫一听说新技术眼睛就发亮,一见到强者脚下就赶超。每次出国,十五天跑十五家工厂,遑论其他?在公司天天耗到子时。别人说他不懂生活,其实,与最好、最新的纺织技术相比,什么“生活”都黯然失色。
这恰是一生守候的重要时刻——要一举突破困扰纺织业的两大“瓶颈”:一是将理论和现有设备进行颠覆性改造,规模化生产纱支极高的极品面料;二是把纤维使用下限大大降低,将以往不能用、不好用的材料化作“如意纺”,将以往“挑肥拣瘦”的“悍媳”驯作“粗粮细做”的巧妇。
纺织服装是我国出口创汇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传统产业转型需要核心技术,变“夕阳”为“朝阳”需要核心技术,改变托钵“乞讨”、为人作嫁的命运更需要核心技术。如意集团三年来使用“如意纺”技术的效果证明,该技术如在国内广泛使用,至少能降低生产成本两成以上,增加上千亿元产值和上百亿元利润,连带效应更是绵延不断。通过在传统设备中创造性地添加一种装置,打破了目前纺纱的极限,可纺出400英支以上的棉纱和300公支以上的毛纱,其毛纱最高可纺到500纱支。同时降低了成纱对纤维根数、长度、细度的要求,使低支原料能够进行高支纺纱;突破了纺织原料的底限,将原来的纺织下脚料开发出高品质的产品;实现了不同类别纤维的任意组合。
来源:《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