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刚刚过去的牛年春节,国务院通过的纺织振兴规划给中国纺织服装业送了个大“红包”。作为行业主管机构,2月中旬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几乎所有高层都参与了地方产业集群的大规模调研。
对于纺织工业振兴规划的通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为此付出的努力我们不难想象。大功已告成,协会官员为何又马不停蹄奔走地方?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有点戏说成分的俗语,对于我们观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乃至危机中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如何走出困境,却有十分的严肃意味。
这就是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国家的产业政策是有了,可是行业和地方以及企业的对策在哪里?
第一是行业实施细则。作为行业主管机构,协会需要掌握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要中央政府部门支持解决的问题,了解各地在支持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发展方面的办法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振兴的具体实施细则。比如财政、税收、金融、贸易,还有海关、环保、劳动就业等具体领域,究竟应该如何支持纺织服装行业及企业,都需要进一步明确。有了这样的实施细则,国家出台的振兴规划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否则规划还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
第二是各地政府部门,尤其是基层有关政府机构,对于落实纺织服装企业扶持政策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建议,在执行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只有各地政府尤其是基层管理部门,比如工商、税务、金融机构等切实行动起来,国家的政策才能得到落实,纺织服装企业才能得到实际的扶持。从某种意义上讲,地方基层政府部门既是国家“政策”的“化身”,又是行业企业“对策”的“替身”,是谁都不可忽视的决定性因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实中这样的忽视却普遍存在,导致很多国家层面的政策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往往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负面意义的注解。
第三是企业层面的对策。经济危机的同时,也是行业洗牌的良机。我们看到一些优势的品牌企业已经开始了行动,正是他们的突出表现稳定了行业的基本面。但另一方面,纺织服装行业更多的是中小企业,这些没有太多优势的企业承担了社会就业等重要功能,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更应该受到关注。毕竟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作为传统产业的纺织服装业劳动者的素质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改善,而企业破产、裁员带来的劳动者生存压力却可能造成明显的社会问题。
既要政策指导,更要行业细则;既要中央扶持,更要地方实施;既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更要中小企业生存发展。这是一盘难下的棋,也是一盘永远没有下完的棋,如何下好这盘棋,正在考验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
来源:服装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