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任何一种物体对于光的反应是不同的。例如白色物质(体)是由于完全反射了投射在其上的太阳光的缘故。黑色物质(体)是由于完全吸收了投射在其上的太阳光的缘故。有的物质(体)吸收所有波长的光而只反射红色波长的光,则这个物质(体)我们看起来就是红色的。有的物质(体)吸收所有波长的光而只反射蓝色波长的光,则这个物质(体)我们看起来就是蓝色的,等等。 由于各种物质(体)对于波长不同的光的反射和吸收是不同的,所以就构成了五颜六色的世界。
但是,物质(体)的颜色只有在全光谱光的情况下,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它的颜色。否则,它就不可能反映出物质(体)颜色的本来面貌。例如在黄焰的石蜡灯光下,青色物质(体)看起来就成了黑的,这是因为石蜡灯光谱中不存在波长短的光波。又如在水银蒸汽灯(太阳灯)光下,红色物质(体)看起来也成了黑的,这是因为水银蒸汽灯中缺少红色光波的缘故,等等。
我们常说的灯下不观色(不辨色),就是这个原因。
太阳光的光谱虽然比较全,它发射出来时也是不变的,但是因为被散射等原因,所以到达地球上时就不是恒定不变的了。例如在高山顶上的太阳光比地平面上的太阳光就含有比较多的蓝色。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光线里就富有橙色和红色等等。
(三)颜色的分类
与颜料的分类相似,颜色一般可以分为非彩色和彩色两大类。所以,颜色是非彩色和彩色的总称。非彩色是指白色、黑色以及在白色和黑色之间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它们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由白色、浅灰、中灰、深灰而至黑色,这个系列就叫白、黑系列。这个由白到黑的系列变化可以用一条垂直线来表示,一端是纯白,另一端是纯黑,中间有各种过渡的灰色。纯白是理想的完全反射的物体,其光反射率等于1;纯黑是理想的无反射的物体,其光反射率等于0。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纯白和纯黑物体的。氧化镁只能接近纯白,黑绒接近纯黑。白黑系列代表物体的光反射率的变化,在视觉上是明(亮)度的变化。愈接近白色,则明度愈高,反之,愈接近黑色,则明度愈低。
一般地说,当物体表面对可见光谱所有波长的辐射的反射率都在80-90%以上时,该物体应为白色,并有很高的明度,而当其反射率都在4%以下时,该物体应为黑色,它只有很低的明度。
白色、黑色以及在这二者之间的各种灰色(物体)对光谱中各种波长的反射没有选择性,它们是中性色。
对于光来说,非彩色的白黑变化相应于白光的亮度变化,当白光的亮度非常高时,人眼就感觉到是白色的,当光的亮度很低时,就感觉到发暗或发灰,无光时则是黑色的。
明度是人眼对物体的明亮感觉,受视觉感受(应)性和过去经验的影响。一般地说,明度的变化相应于亮度的变化。当物体表面或光源的亮度愈高时,人感觉到的明度也愈高。但二者的关系并不完全固定。若亮度的微小增减达不到人眼的分辨限度肘,人眼就感觉不出明度的变化。这时亮度虽有变化而明度却不变。
显然,彩色是指白黑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
彩色有三种基本特(属)性,即色相、明(亮)度和饱和度。关于它们的基本概念可见后面的“孟塞尔(颜色)系统”和“CIE颜色系统”。
可以看出,非彩色只有明度上的差别,而没有色相和饱和度这两种特性。彩色则不然,它们除了有明度上的差别外,尚有色相和饱和度方面的不同。 来源: 中国UV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