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印花网
您的位置:集萃印花网印花技术详细内容
【字体: 】      
分色技术是否已没有需要
集萃印花网  2009-11-06

    【集萃网观察】现时很多印刷厂收到的cmyk档案,如果直接输出印版进行印刷,印出来的效果跟不到客户来的色稿,又或者图片的色彩及层次欠佳,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客户来档案的“分色”处理不当所致。有两个常见的例子,一是cmyk档的总油墨量太大,因为有些软件的色彩内设定总墨量是400%,印刷时于同一位置上有过量的油墨,导致油墨干燥太慢,有过底及拖花的现象。而于非涂布纸(uncoater paper)俗称书纸上印刷,因油墨太厚,不单止难干,更会导致深位的网点糊在一起,层次不清。第二个例子是设计人员在制作程序中,倚靠打印机印出的效果作准,当打印出来偏深及偏色,他们只好将档案修改,直至打印出满意的色稿,但这样档案的cmyk数值根本不适合印刷。笔者曾经见过的例子是档案内某位置的数值是8%,但客户提供的色稿上同一位置测量得到24%的色调深浅,如果懂得印刷的朋友就会意识到8%的网点太小,在正常的印刷情况下怎可能印出24%的深浅色调呢?

  上述的情况沿自1985年由apple macintosh桌上计算机所引发的桌面排版(desk top publishing)革命,使印前技术起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往的印前工序包括美术设计、影像处理、植字排版及分色等都可于一部桌面计算机内完成。使过往专业的工序,通过计算机及软件操作使工作变得简单,所以很多专业的工作便落在非专业的人员手上,设计人员要身兼数职,要懂得打字、图像处理及分色等的工作,但他们是否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呢?再者植字及分色的行业便续渐被淘汰了!

  笔者在教授色彩管理及相关的课程中询问「分色」是甚么,大多数的同学都说不知道,而于印刷业界朋友中问这问题时,很多人都认为「分色」这工作已经不再存在。近年入行的朋友对「分色」这工作根本没有认识,而于业界有一段日子的则认为没有了摄影的菲林及底片,便不再需要「分色」这工作了。

  很多人的脑海里「分色」是将原稿掹贴在电子分色机的玻璃滚筒上,经过原稿扫瞄、分色计算而直接输出有网点的四色菲林,称之为「分色」。其实现时对「分色」的演译已经不同了,将原稿掹贴在扫瞄器的玻璃上,通过扫瞄器的光电倍增管(pmt- photo-multiplier tube)或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coupled device)将原稿上的色彩及光暗讯息转化成电子讯息,成为图像的像素(pixel),称之为「扫描」(scanning)。将扫瞄好的rgb图像,通过icc profile或色彩设定转换成cmyk图像,这过程称之为「分色」(color separation)。

  将完成cmyk档案输出菲林或印版,这称之为「输出」(output),所以「扫瞄」、「分色」、「输出」这三个工序加起来等同于过往「分色」的定义。

  因为桌面计算机及软件的普及,很多人都可轻易完成「分色」,但试问将rgb转成cmyk这过程的背后设定是什么,大多数人都说不知道,那么分色出来的cmyk档是否适合实际的印刷条件就不得而知了。

  要理解分色的作用,我们先由色彩复制的原理开始。在传统的菲林摄影彩色透明片是利用rgb滤色作用,将影像分别记录在cmy三层色膜上,色膜上cmy三层颜色是减色法的原理构成不同的色彩。

  将透明片掹贴在扫瞄器的玻璃上扫瞄得到rgb的影像讯息,由rgb数值通过scanner icc profile 或扫瞄色彩设定转换成rgb工作色彩空间,如adobergb或srgb。而数码摄影则将影像由rgb的ccd摄取,再通过数码相机的icc profile转换成rgb工作色彩空间,一般小型数码相机用的是srgb,而专业型的数码相机则多采用adobergb。

  当影像储存为rgb模式,可通过适当的软件转为cmyk模式,最为多人认识的软件是adobe photoshop,此外还有其它的软件如binuscan公司的cmyk production+及photo retouch pro、aurelon公司的iciss、alwan公司的cmyk optimizer及大多数输出rip内的色彩转换功能。

  虽然有分色软件的帮助,但操作人员也必须对印刷及分色技术有所理解,例如甚么是标准的印刷密度、网点增大、迭印率、印刷反差;分色方面如偏色矫正、灰平衡、色调范围、色相对影、黑版产生、gcr、ucr及总墨量等常识,才可懂得运用软件的功能,分出良好的图像文件案,印出理想的色彩效果。

  笔者于1976年入读观塘工业学院的三年部分给假制的照相制版课程,所学习的是传统分色制版技术。由镜头滤色片分色、横式影版机上网、直式放大机直接分色上网等技术,到最后一年学习操作电子分色机。当时分色技术学徒需要3至5年才可满师。现时的设计及印刷课程中都没有「分色」这项目,而「分色」这行业亦没有学徒的训练,相信很快分色的技术会渐渐失传,因此教育界应设立适当的分色课程,而业界也应保留分色技师的职位。

    来源:慧聪印刷网

更多
  
  
集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集萃印花网”上传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频视屏等稿件,版权均属于本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注有“集萃印花网”的所有信息。若要转载,务必取得本网站的许可(客户服务),并要注明来源。如若违反上诉声明,本网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的其他文章,都注明了来源。本网转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于要转载此类文章的媒体、网站及个人,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若有擅自篡改来源,均与本网站无关,其转载者自负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也必将依法追究责任。
精彩图集

最新技术文章

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