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印花网
您的位置:集萃印花网展会展会常识→详细内容
【字体: 】      
专家点评新展馆建设的误区
集萃印花网  2009-10-09

  【集萃网观察】近段时期,全国许多地方大兴土木,展览馆建设风头更劲。不管是浙江农展馆已传竣工捷报,还是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不论是成都国际会展中心的扩建在继,还是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的摩拳擦掌,总的看来,“非典”过后,我国展馆建设似乎又呈现出一个高峰状态。 

  其实,就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中国展览馆协会利用会展业以“绝收”为代价换来的“闲暇时光”,对全国的展览馆做了一项调查,除了了解各展览馆受非典影响的情况外,还对全国的展览场馆数量和面积重新进行统计。 

  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展览场馆158个。全国展览馆的室内展览总面积为322万平方米,室外展览总面积2217743平方米。其中,全国三大办展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的情况是:北京地区有展览场馆12个,室内展览面积234400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148800平方米;上海地区有展览馆10个,室内展览面积189596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64000平方米;广东地区有展览馆21个,室内展览面积830305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820853平方米。 

  据中国展览馆协会秘书长王云民介绍,这项调查统计不敢说是最权威,但还是比较细、比较新的。而且此次调查的展馆不含1000平方米以下和长期陈列用馆。 

  中国展览馆协会理事长梁文表示:目前我国的室内展览面积已经超过了办展面积比我们大得多的德国。近几年,我国各地方展览馆的建设的确很热,几乎每个省会城市和其他大中城市都在新建、扩建、改造展览馆,规模很大,速度也很快。 

  俗话说,萝卜切快了不洗泥,大规模、快速度的展馆建设尚存很多问题。在记者采访中,梁文理事长坦言目前我国展览馆建设中的四大误区。 

  建好展馆就能挣钱?———莫忘展馆公益性特征 

  目前,许多地方认为建设展览馆就能振兴地方会展经济。但看看眼下全国20多个新建展览馆的实际运做情况,几乎无一赢利。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局面?梁文认为,展览馆赢利的关键是增加场地的使用率以及提高单位面积的出租金额。这不是随着展览馆建设的完成而能够自然实现的,而是需要展馆经营者不断地完善配套功能和设施、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梁文同时指出,以为展馆不赢利就是展馆建设项目失败的认识不客观。展览馆是一个公益性的建设项目。因此,衡量一个展览中心建设得成功与否,并不仅以它本身是否赢利为标准,而是要充分考虑它的公益效果,要以综合指标来衡量。 

  建好展馆就有展会?———倾听Market呼唤 

  梁文说,在去年的“中国国际会展论坛”上,一位国外展览专家对中国展览业直呼三声:“Market!Market!Market!(市场、市场还是市场)”只有先形成了展览市场,才要不断地完善展览的设施与功能,是展览市场创造展馆,而不是展览馆创造展览市场。 

  现在,业内认同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会展中心,也有不同意见称还要包括以大连或长春为中心的东北区,包括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区等。包括重庆或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区。不管怎么说,大家能公认这样几大展览中心,说明他们的市场发育比较成熟,其建设大型展览中心要求也就更强烈。梁文认为合理的展览馆布局,应该按照展览市场的发育程度来确立。 

  针对目前各地展馆建设存在的区域合理性和全国范围内的不合理性的矛盾,梁文用“路灯原理”指出了其中症结所在:一条街上的路灯只要达到一定密度就能起到照明作用,增加一盏就是浪费资源。但非有人以为我要自己拥有一个,别人不能用,给这种公共产品人为地赋予了排他性。 

  许多地方在建设展馆时,把展馆看作一个自有产品,不考虑地域的布局情况,而一味要自己建展览馆,一方面导致重复建设的问题,形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大家分开建展馆必然造成资源的分散,所建展馆从规模到配套等方面又满足不了展览市场的需求。这就像一口饭,大家你挣着吃一点,我挣着吃一点,结果谁都吃不饱。 

  其实,展览馆是一个公用产品,它不具备排他性。展览场馆的建设要充分考虑非排他性特点,同时要站在全国的高度来看待区域经济的特征,用以确定展览馆的布局。从这个基础上再来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根据当地展览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研究展馆建设的规模和特点。 

  梁文举例说,长春建了一个展览中心,主要是满足当地的四大展览会,一是汽车展,长春是全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二是农业博览会,吉林是个农业大省。第三是教育展览会,长春是个大学城。第四是长春电影节。长春的展览馆建设是围绕着区域经济的特点来进行的。大连也如此,围绕本地的区域经济,像海洋博览会、服装节就办得很成功。他指出,目前许多展览馆使用率非常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很好的研究当地的展览市场。 

  建好展览馆就能管好?———船到桥头未必自然直 

  据了解,目前,有许多展馆建设者在建好展馆后就留下来对其进行管理,或是政府机关转到展馆进行经营。梁文认为这样的经营管理思路有问题。他指出,展览馆的管理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其管理类似于饭店的管理,要求在管理中要有一些硬性的指标。一是场馆的利用率,在国外一些好的展览馆利用率指标能达到70%以上。第二是要看展览馆中的每一平方米的租金是多少。第三是要看回头率,这体现着客户的满意度。第四是观众的满意度。用这些硬性的数据来统计,才能体现管理的效率。量化了就能看出差别,也更好地改进管理工作。 

  据梁文的了解,我国的展览馆在日常管理中对这些指标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在经营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管理薄弱导致的。另外,展览馆的维修和保养在其管理中也很重要。有很多展览馆没几年就破败不堪,经营不下去了。 

  目前许多展览馆还是事业单位,但梁文认为,体制的影响并不是导致目前展馆管理不善的根本原因。他提出,展览馆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不是其经营管理的关键,主要是看它的专业化管理程度,专业化管理人才是否具备,但目前的问题是这种管理人才欠缺。体制是影响人才发挥的要素,但前提是要有管理人才。 

  “船到桥头自然直”,这句俗话用于展馆建设很难成立。目前不少新建展馆象宁波、苏州等地都在考虑通过招标的方式聘请专业的展览中心管理来进行管理,这个思路不错。 

  展馆要成为标志性建筑?———要了“面子”苦了“里子” 

  据了解,我国有些城市都将展览馆建成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但梁文对该类展馆的调查发现,目前凡是把展览馆建设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几乎都陷入困境。 

  梁文指出,从世界展览馆建设的情况看,不管欧洲还是美国,他们虽然建筑风格不同,但都体现了实用的原则,而不是建一个很大的建筑放在那里让人看。建筑要符合展览的特点,而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了环保、交通等等方面。 

  而我国许多地方在建设展馆时不考虑展馆的特性,而一味将其建成标志性建筑,这种建设结果往往会导致展馆投资过大却又不实用。 

  梁文指出,标志性建筑使建设成本加大,无形中也就加大了其经营和运转的难度,使其经营和管理等各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压力。 

  据了解,我国的许多地方展馆的建设从决策到建成不到3年时间,这样的建设速度也世界上罕见,而著名的德国幕尼黑新展览中心的从立项到建成用了13年,其中大部分时间花在前期论证上。 

  梁文认为合理的新展览中心建设需要在前期的论证中投入大量时间,论证内容主要包括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融资和回报、环保、交通等几项。梁文说:我国展馆的建设不注重前期的论证,在建成后必然存有许多问题。这主要在展馆建设中存在着观念的误区。指出这些误区,就是希望大家能从中跳出来。

    来源:中国贸易报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匿名发表    [ 登陆  注册]
评价: 中立     好评     差评
表情: 调皮   大哭   鼓掌   发怒   流汗   惊讶   吐   撇嘴   龇牙   抓狂
       难过   疑问   白眼   偷笑   咒骂   晕   可爱   可怜   鄙视   骷髅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互动的言论.